2023-03-14 11:50|来源:中国经济网 阅读量:12306
近日,《消费者报告》比较了福特、通用、特斯拉、大众等12家车企的主动驾驶辅助系统,从功能和性能、使用的便捷度(易操作性)、与司机协同驾驶情况、保持司机参与度以及识别司机专注度这五个维度进行评测,并发布了最新的排名情况。其中,福特的BlueCruise被认为是目前行业的领导者,而特斯拉Autopilot已从领奖台跌落,逐渐变得平庸。
ADAS技术的核心实际上是一种增强版的自适应巡航控制,将车载计算机对车辆刹车和加速的控制与车道居中保持辅助系统(LCA)结合起来,除此之外还可以帮助车辆与车道上的其他车辆保持预设的距离。
根据《消费者报告》的数据,在2023款车型中,超过50%的车辆都安装了ADAS系统,不论是作为标准配置还是附加功能。那么不同的ADAS技术,到底哪家强呢?
《消费者报告》在其位于康涅狄格州的赛道上测评了12家车企的ADAS系统,每个系统还在公共道路上绕行了50英里,并在40个独立的测试中进行了性能评估,比如转向、控制车速、保证司机的安全和驾驶行为等。其他功能,如自动变道或对红绿灯的反应,没有在本次测试中进行评估。
评测结果显示,福特的BlueCruise超越了通用的Super Cruise,位居榜首,而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统在2022年时还位居第二,今年一路跌至第七。《消费者报告》解释称,福特和通用汽车的ADAS目前处于领先水平,因为他们的系统采用了直接驾驶员监控系统,要求驾驶员在ADAS被激活时保持眼睛盯着道路,如果驾驶员停止关注道路,红外摄像头就会发出警报。如果司机依然不专注于车道,系统很快就会开始减慢车速。
福特和通用的DDMS是为了防止驾驶员对ADAS系统的过度依赖。当前,榜单上的大多数ADAS系统还没有集成DDMS,司机只需要偶尔将手放在方向盘上。特斯拉Autopilot一开始的设置为“解放司机双手”,后来被证明漏洞非常多,随后特斯拉虽集成了检测驾驶员注意力的设备,但对司机的监控仍有很多不足之处。其他一些ADAS系统虽然也装有摄像头,但有的系统即使遮住了摄像头,仍然可以正常工作,而且在某些情况下,摄像头甚至可以关闭。
《消费者报告》指出,诸如特斯拉和梅赛德斯-奔驰汽车的ADAS系统在司机放开方向盘约30秒后,才会发出声音警告,要求司机重新掌握方向盘。但如果司机手一直放在方向盘上,这两个ADAS系统却无法确保司机有没有认真看路。
因此,福特和通用ADAS系统能够领先很大程度上在于采用了DDMS,保证了车机与驾驶员的协同驾驶。而福特和通用ADAS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,前者即使不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也可以使用,而后者则不行。
至于特斯拉Autopilot系统在一年的时间内就逐渐落后,《消费者报告》汽车测试高级总监Jake Fisher解释道,特斯拉的Autopilot技术虽然增加了新功能,但基本功能基本没有变化。“经过这么长时间,Autopilot仍然不支持协同转向,也没有一个有效的驾驶员监控系统。当其他汽车制造商已经改进了ACC和LCA系统时,特斯拉却落在了后面。”
不过,在车道居中保持功能方面,福特、奔驰和特斯拉的系统都能够提供平稳的转向输入,在笔直和弯曲的道路上都能很好地让汽车保持在车道中心或附近。相比之下,现代/起亚/捷尼赛思车型的LCA转向辅助功能较差,导致车辆在车道线之间来回行驶,尽管它的目的是保持在车道中心附近。测试人员甚至注意到,起亚的ADAS系统有时无法让车辆在弯道内行驶。
沃尔沃/极星的ADAS系统之所以失分,是因为它经常进入待机模式,同时没有向驾驶员发出明确警告。周期性的模式变化造成了车主无法确定系统是否在提供转向辅助,导致驾驶员频繁地查看仪表板进行验证,而不是一直盯着路面。
鉴于沃尔沃汽车一直以来的主打卖点就是“安全”,其ADAS表现差强人意。不过,沃尔沃汽车承诺,当EX90上市时,将提供地球上最安全的电动汽车之一,所以届时其ADAS系统可能还会有所改进。目前已知的信息是,这款车将拥有先进的驾驶员监控功能,如果驾驶员突然失去意识,汽车将能够安全停下来。
奔驰和雷克萨斯/丰田的ACC系统因其良好的车距设置而得分最高,在交通繁忙的地区,这些系统的车距设置既舒适,又不会留出太多空间导致被其他车辆超车。另外,奔驰ACC的设置允许驾驶员调整加速和减速力,使其更适应前方的交通。
针对不同车企提供的不同ADAS系统,Jake Fisher认为,“像福特BlueCruise这样的系统是一项重要的进步,可以帮助人们更轻松地驾驶,减少压力。但ADAS仍然不是完全的自动驾驶。相反,他们创造了一种与车载计算机协同驾驶的新方式。当汽车制造商以正确的方式打开时,它可以使驾驶更安全、更方便。但如果他们打开方式有误,就会很危险。”
总而言之,不管上述ADAS系统的性能如何,都是在人类驾驶与自动驾驶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,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,但车企要实现真正安全的自动驾驶技术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